城事:一个人走在俄罗斯
  • 浏览:353 评论:2 人

  • 恍然间已在这个陌生的国度生活了整半年,还记得初来时,心里有个声音告诉自己,在留学的第一个月要写点什么留作纪念,可是迟迟不想动笔,因为不知曾几何时,我不想停下来倾听自己,不想花时间,坐下来,矫情的写自己,我会觉得这是浪费时间......
    半年的时间,说长不长,说短不短,如若不是明天就春节了,我还是不肯挤点时间,静下心想想写点什么,祭奠这逝去的半年青春。
    也许,人,真的是要亲身经历后,才能看清楚事实真相。就比如说,当初心心念念的要出来留学,把自己的语言提高到一个什么层次,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一个什么标准,在语言环境的熏陶下,可以做一个合格的商务谈判翻译......事实证明,作为一个在国内混了四年本科的我,连点常识都没有,你来是要拿学位的,专业跟你对未来职业的预期,风马牛不相及,也就是说专业与口语提高二者完全没关系。
    我好像已经魔怔了,自己给自己限定了个圈子,提高语言,每天好像不记、不背新的内容,这一天就浪费了,忙,忙,忙的是什么?也没觉得有多大提高,反而画地为牢,痛苦地挣扎着,忽略了生活中值得欣赏的美。
    11月18日,圣彼得堡,说是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活动,其实啥也没有,失望至极,甚至让我有些厌恶俄罗斯……也可能是之前把俄罗斯想得太好。
    12月31日,莫斯科,我、Илья、Маша、肖雄,还有Надя,我们约着在那里跨年,订了中餐,年夜饭后,在ЦУМ里逛了逛,沿途看了看红场附近的夜景,随手也拍了几张,毕竟第一次在红场上跨年,这也是以前幻想很久的,可心里说不上激动,我们连张合影也没拍,可能是大家集体对拍照失去了兴趣……这一点,我也深有体会,还记得以前,不管去哪玩,都的猛拍、狂拍一阵,可此时此刻面对如此美丽的夜景,我们却无动于衷,不,其实不是,是我们已经疲倦了眼前的景色,疲倦了搞怪卖萌的合影,疲倦了给那些令人称赞的欧式古典建筑当背景,忧虑的更多的是未来,景色美否,至少与我们无关。
    回到Маша租的公寓,大家促膝长谈,关乎人生,关乎理想,有悲伤,有无奈......试问你我还有几次这样的机会这样畅谈人生,不久的将来你我将为人妻、人夫,我想这也就是我们毕业的时候吧!
    夜深人静,我与Илья 坐上Rutaxi回到酒店,车窗外,一路霓虹闪烁,诺大的莫斯科犹如一座空城,也许,他们都在家中静静等候新年钟声的敲响吧!
    这一切的一切,本该值得狠狠地纪念。只是那个在2015年末,站在Партизанская 地铁站Бета酒店十层看烟花的我,根本意识不到。
    2016年1月5号,我再次回到维亚特卡,Илья 和 Надя已回国,Маша又开始她忙碌的代购生活,从某种程度上讲,我有些羡慕她,不管怎样,一个小女生,最起码已经自食其力,而且收入不菲。
    接下来, 不知是怎么地,有一天心血来潮,想到某同学,有段时间没联系了,结果一直都没回复,这下让我有些不爽,其实这几年好像一只都是这样吧,间断的联系着,虽然,我明白,我们早已不是高中时青涩的那个我们......那个时候,我最讨厌的是地理,其次就是他了,可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觉得他还蛮好玩,大概是同桌久了,日久生“情”。
    缘分真是个奇妙的东西,之前电影里总是有各种一见钟情的桥段,我对此一笑而过,当不得真。不过,真实的生活经历还是让我相信了,哈哈,此情非彼情!暂且用“闺蜜”这个词吧 — 此时我间接性辞穷,我与她只有过一面之缘,是俄语促成了我们这段缘分,可以毫不夸张的说,每一次交流都能达到心灵的高度契合,简言之,豁然开朗,柳暗花明的感觉,这让我觉得是上帝赐予的奖赏。
    不得不承认,独处是一种很好的修炼方式。春节,每年都过,有些腻了,我想清清淡淡地过一次,在清淡中找回自我。就好比每顿饭都吃麻辣、油腻的食物,难免腻歪,而现在就想喝点粥,自我救赎一下,何乐而不为!期间老妈微信还发来一个链接,她什么都没说,我知道这是无声的鼓励和安慰,哎,到了如今这个年龄,其实即使什么都没有,我也能承受,不过父母总是会默默守护。
    每天我可以邋里邋遢的在宿舍,但一出门,就要把自己精心收拾收拾,上到头发,下到皮鞋,都要有种仪式感,既是对自己的认可,也是对他人的尊重。
    生活啊,其实没什么不如意,我们总是吃着碗里的,看着锅里的,所以我们才有种种不满抱怨,其实是欲望迷惑了双眼,是时候回归了!
    愿各位安好,在2016。
    写于农历2015年12月29日凌晨 @新浪微博俄语说说